分類目錄歸檔:越劇柔情

越劇電影大全

下面是我整理出來的越劇電影單目。目前為止應該是網上最全的。如果還有遺漏大家可以留言補充。

1948年《祥林嫂》
啟明公司
原著:魯迅 改編、導演:南薇 攝影:董克毅、董紹泳
演員:袁雪芬 范瑞娟 徐天紅 張桂鳳 吳小樓 項彩蓮 張雲霞

1949年《越劇精華》
文華公司
導演:桑弧 攝影:黃紹芬
包括:
范瑞媚、傅全香的《樓台會》;
徐玉蘭、王文娟的《販馬記》中的《寫狀》;
袁雪芬,徐玉蘭、筱小招、吳小樓的《雙看相》;
竺水招、戚雅仙的《賣婆記》。

1949年《相思樹》
中國電影實驗工廠
導演:程述堯
編劇:鍾 泯 邵慕水
袁雪芬 魏鳳娟 金艷芳 陳金蓮 高劍琳

1950年《石榴紅》
中國電影實驗工廠
導演:韓義
編劇:沈默
徐天紅 戚雅仙 焦月娥 高劍琳

1953年《梁山伯與祝英台》
上海電影製片廠
編劇:徐進、桑弧 導演:桑弧、黃沙 攝影:黃紹芬
布景設計:胡倬雲、張曦白
根據華東戲曲研究院舞台劇本改編
袁雪芬 范瑞娟 張桂鳳

1958年《情探》
江南電影製片廠
編劇:田漢、安娥 導演:黃祖模 攝影:李生偉 美工:盧景光
演出:上海越劇院
傅全香、陸錦花

1959年 《西廂記》
香港文華電影公司
金寶花、張茵、高佩

1959年 《追魚》
天馬電影製片廠
改編:集體 導演:應雲衛 攝影:馬林發 美工:葛師承 副導演:丁然
演出:上海越劇院
徐玉蘭、王文娟、鄭忠梅、周寶奎

1960年《斗詩亭》
天馬電影製片廠
編劇:胡小孩 導演:應雲衛 攝影:馬林發、任志新 美工:葛師承
演出:浙江越劇二團
根據浙江省越劇二團演出本改編

1961年《雲中落繡鞋》
長春電影製片廠

1961年《王老虎搶親》
香港長城影業公司 上海越劇院配合
導演:金庸
編劇:金庸
夏 夢 李 嬙 配 音 畢春芳 戚雅仙等

1962年《紅樓夢》
海燕電影製片廠、香港金聲影業公司聯合攝製
編劇:徐進 藝術指導:朱石麟 導演:岑范 攝影:陳震祥美工:胡倬雲、張曦白
演出:上海越劇二團
徐玉蘭 王文娟 金採風 呂瑞英 周寶奎 徐天紅 孟莉英

1962年《碧玉簪》
海燕電影製片廠、香港大鵬影業公司聯合攝製
改編、導演:吳永剛 攝影:羅從周、彭恩禮 美工:張曦白 副導演:趙煥章 舞台導演:黃沙
演出:上海越劇二團
根據上海越劇院演出本改編
金採風 陳少春 周寶奎 姚水娟 錢妙花

1962年《三看御妹劉金定》
香港長城影業公司 上海越劇院配合
編劇:李萍倩
夏 夢 丁賽君 李 嬙 馮 琳 配 音 陳 琦 徐涵英

1962年《柳毅傳書》
長春電影製片廠
改編:南京市越劇團創作組集體,計大為、葉至誠執筆
導演:蔡振亞 攝影:吳國疆 美工:崔永泉、陳德生
演出:南京市越劇團
竺水招、筱水招、商芳臣

1963年《毛子佩闖宮》
珠江電影製片廠、香港鴻圖影業公司聯合攝製
編劇:裘鳳 導演:斯蒙 攝影:李生偉 美術:葛興萼 副導演:黃丹彤
演出:武漢市越劇團
金雅樓、筱靈鳳

1963年《金枝玉葉》
香港長城影業公司 上海越劇院配合
編劇:胡小峰
夏 夢 丁賽君 李 嬙 馮 琳 配 音 陳 琦 徐涵英

1965年《烽火姻緣》
香港長城影業公司拍攝 上海越劇院配合
編劇:李萍倩
夏 夢 丁賽君 配 音 陳 琦 徐涵英

1974年《半籃花生》
長春電影製片廠
編劇:《半籃花生》創作組 導演:朱文順 攝影:常彥 美工:汪滔
演出:浙江越劇團

1978年《祥林嫂》
上海電影製片廠、香港鳳凰影業公司聯合攝製
改編:吳琛、庄志、袁雪芬、張桂鳳 導演:岑范、羅君雄
攝影:蔣錫偉 美工:胡倬雲、謝棨前
袁雪芬、金采鳳

1982年《花燭淚》
浙江電影製片廠
編劇:胡小孩、謝枋、天方 導演:殷子、陳蟬
攝影顧問:石鳳歧 攝影:龔國良蓖、周榮震 美工:駱德灝
演出:浙江越劇一團

1983年《莫愁女》
南京電影製片廠
編劇:張弦 導演:周予、吳秋芳 攝影:馮秉鏞、單興良 美術顧問:張曦白 美術:胡榮法
竺小招、林婷婷

1984年《五女拜壽》
長春電影製片廠 編劇:顧錫東 導演:陸建華、於中效
總攝影:王啟民 攝影:李俊岩 美術:徐振鵾
演出:浙江省小百花越劇演出團
董柯娣、徐愛武

1985年《繡花女傳奇》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 改編:包朝贊 導演:石嵐
攝影:瞿金樓 美工:葉明楠
演出:浙江省杭州市桐廬越劇團
根據江南民間故事改編

1986年《桐花淚》
上海電影製片廠
編劇:包朝贊 導演:沙潔 攝影:張珥 美術:秦柏松 副導演:史鳳和
演出:杭州市越劇二團

1999《紅絲錯》
浙江省電影公司、浙江小百花越劇團聯合攝製
編劇:顧頌恩 導演:徐偉傑 攝影:瞿家振、李榮聖

2001年《唐伯虎》
茅威濤、何賽飛

2002年《醉公主》
中影集團、北京今古影視策劃有限公司聯合攝製
編劇:王雲根、錢勇 導演:森島 攝影:王健

發表在 越劇柔情 | 3 條評論

改良越劇

5.劇團公司化,自負盈虧.
1.越劇要打字幕,對白,唱詞都要打字幕.字幕要用行書手寫體,白色黑邊,由下向上一行一行滾.
14.以唱為主,以表演和對白為輔。
2.越劇要在舞台上表演.表演多用傳統符號形式的表達方式.
3.使用傳統樂器伴奏. 傳統,特色.
4.全部女性表演. 有特點才有存在的必要.
6.2年或一年出一新戲.電影化.商業化操作
7.分場,過場 用背景聲 用地方名/時間,字幕打在幕上,
8,百姓喜歡的故事,不為申報官方的文化精品工程,與2對比
10.<五女拜壽>的故事節奏
12.刪! 刪! 刪! 把3小時刪成2小時半, 把2小時半刪成2小時, 把2小時刪到1小時半, 太多無關的情節和表演了. 刪除+簡化

嘗試
13.<梅龍鎮>的過場方式
8.第一場之前有序幕,如<梅龍鎮>,如final fantasy
9.有主題曲,如<郎里郎*梅龍鎮>
11.以類似 "佳話千年四海揚"的套話 結束
12.如<主奴聯姻>,<送花籃>,<紅樓夢>,多用低齡演員演出

發表在 越劇柔情 | 留下評論

醉公主

醉公主

近幾年幾乎沒有越劇電影了。 我發現了《醉公主》。
一開始就讓我感覺畫面很優美, 楊柳依着湖水, 小屋傍着古橋。 可惜整部電影也就幾個場景。
石小群 演的小生太俊俏了。王依麗也很漂亮。

但故事情節真的不怎樣。 短, 整個電影80 分鐘左右。 劇情也沒什麼大波動。

5

發表在 電影評論, 越劇柔情 | 留下評論

如何復興越劇?

前天晚上和網友聊天時得知今天下午一個劇院里有越友演出,今天開了鬧鐘.起床時11點. 起床後連連打哈欠.

做飯, 吃飽後轉着廣場幾個公車站找能到那個劇院的公車. 終於找到了, 可惜下錯了站, 之後又上錯上了另一輛公車, 最後才換了一個能到的. 到時已經2點多, 幸運的是原定1:30的演出剛好拖到此時要開幕.

場不算大, 但坐得算很滿. 有一好心的大伯看我找座, 忙把我讓到他身邊的一個空位.

劇場上拉是一橫幅, 從這字幅看這是為紀念越劇百年, 貴陽, 重慶, 成都三地的越友共同自費組織的一場表演.
如何復興越劇?
開幕了, 上來兩位很標準的主持念"經典"的台詞

表演進行了大概三小時. 都是越劇選段, 選的最多的是梁祝. 表演者大多掛着XX劇團的名字, 最多的是一重慶的劇團. 表演者的水平就我個人聽來都不怎麼樣. 給我印象最深的倒是其中唯一一對沒有掛名的外地"越友"的演唱. 唱者聲音洪亮, 字正腔圓, 韻味十足.他們演唱結束後掌聲雷動, 贊聲連連. 但最受觀眾歡迎的好像不是這一對, 而是一位來自本地的早期專業越劇演員. 聽說以前她在重慶是紅到發紫. 她上去清唱了一段. 除了不斷的拉長音虛詞, 我沒聽明白一個字. 但她下台後台下幾乎沸騰了. 不少觀眾叫着"再來一個, 再來一個." 結果我擔心的事件沒有發生 –她說自己沒有準備, 沒有再來一個. 她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 做網站不要看網站站長的背景功底, 而要看他做出來的網站; 或很多人技術不錯, 但就不用來做正事, 都用到歪道上, 做出來的網站不一定有用. 正如越劇不是把詞拉得越長越好聽, 但功力好的演員卻常常要為了表現自己功力而掃觀眾的興.
如何復興越劇?
這些演員將反覆上台演出

如何復興越劇?
這兩位應該就是我說的唱得很不錯的越友

如何復興越劇?
再來一張, 可惜還是沒照清楚

如何復興越劇?
這個是從 碧玉簪 里選的." 婆婆"表情還是比較非富的.

如何復興越劇?
可憐的祥林嫂

正如剛才說的,觀眾來了不少. 但基本上全是中老年, 其中又以女性居多. 或我, 一個二十多歲的男青年坐在劇場很顯眼, 兩個拿DV記錄的都跟到我這邊留個錄像.
如何復興越劇?
基本上全是中老年觀眾

這事讓我很擔心.
為什麼看越劇的都是中老年呢? 這對越劇有什麼影響呢?
究其原因有兩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是越劇本來就是為老年人開發的藝術. 從100年前, 到100年後的現在, 越劇就一直只是中老年人喜愛的. 人非要過40歲才有可能戀上越劇.
如果真是這樣,應該也算是一件好事啊. 中國的老齡化問題聽說很嚴重啊, 以後的老人會越來越多. 這樣的話越劇的潛在觀眾也會更多.
第二可能是越劇本來是全民文化, 但後來受到電影,電視, 現代流行音樂, 電子遊戲等其它娛樂項目的競爭,在現代社會中對新生代幾乎沒有了任何吸引力. 新青年都對越劇不感興趣, 沒有或很少新越劇迷加入, 從而越劇只被為固執的老資格戲迷所喜愛, 而這些人逝老, 形成只有中老越劇迷這種青黃不接的情景.
如果是這個情形的話越劇是把房子蓋在沙堆上, 很危險啊.

無論上面是那個情況, 如果越劇能讓青年喜歡, 都是好事. 為什麼越劇不能吸引青年呢?
我上面提到過電影, 電視, 音樂, 遊戲等的競爭, 如果這些東西都當作敵人, 而且他們的攻擊力很強, 越劇現居弱勢, 長此下去, 必將不敵啊.
所在我感覺越劇要興, 必仗一字 — 變!
越劇很美, 但美中有不足, 有不讓人喜歡的原因.

就比如拉長音, 雖然運用得當, 很是可以強烈地加強人物情感. 但也是越劇在當今的一大把柄. 隨着商品經濟的發展, 人們進了快節奏的生活方式, 但戲劇太"慢"了. 一部戲近3個小時, 可實際上沒說上幾句話.假如唱一句要半分鐘,年青觀眾沒這個耐性子. 年青人說:"我一分鐘幾百萬上下, 還聽你這樣磨嘴皮?"
(娘子——————————啊…(開唱), 沒等開唱, 那"子—"就能嚇跑一半的青年人, 你說這個"子—"除了嚇人, 還有什麼功能作用的???)
(五女拜壽 做得很好.)

劇本少,劇本改來改去, 沒什麼新鮮情節. 劇情俗, 本來故事就不多, 而且還都很不合時代, 故事大多是給非常傳統的人寫的.
越劇沒有電影那樣的驚心場面, 沒有遊戲裡面的激情互動. 但這兩個不算缺點. 本來越劇就是通過樸素的背景服裝唱詞唱法來敘述看來平淡, 聽完卻感天動地之情的藝術. 有特色才有存在的價值.

我一直希望越劇能重興, 但我說的重興是怎樣一個度呢?
從舞台表演到屏幕表演的改革(媒體傳播向網絡化發展, 舞台表演本身就限制越劇的傳播)
屏幕後不再重唱梁祝(因為有錄相了), 每年像賀歲片一樣, 一年一部新片. 新故事, 新創意, (新演員).

人百年或已德高望重,  越劇百年或已將長存之道蘊含在自身的歷史之中.

看完演出, 走出大門, 我徑直又上了一輛公車. 到了終點站才發現又坐錯了. 這才等來一輛能到沙坪壩的公車. 這車也不對–它竟開了一個多小時才到沙坪壩. 我把渴的眼睛發綠.

發表在 越劇柔情 | 留下評論

越劇迷心得

1.千萬不要和戲子同去應試。因為在狀元只有一位的前提下,你同科高中的機率微乎其微。
2.女孩追男孩的最好方法就是滿地丟東西。想找郎君的女孩最好隨身帶把沉香扇或紫玉釵,如果沒有,普通的玉墜也是不錯的選擇。
3.如果想要找一個貞節烈女,那千萬要去妓院。 妓院幾乎常駐德才兼備的美女,她們守身如玉,冰清玉潔,知書達理,才華出眾,最可貴的是通常不羨慕錢權而獨愛才子,是窮苦書生泡妞的首選寶地。
4.鑒於《玉蜻蜓》,《碧玉簪》,《玉鐲記》,《紫玉釵》等名戲鋪道, 最好寫古代戲,因為現代人基本上不戴首飾,所以為現代戲起名將成為一大難題。
5.要時常留意府里收的書童或雜工,因為他們很可能是那位公子為拐騙女兒而裝扮進來的。

發表在 越劇柔情 | 留下評論

越劇中的可愛人物

看過了不少越劇. 喜歡上了越劇裡面的一些人物. 我把這些人物的名字和演員的名字記下來, 以防止以後忘了這些可愛的人.

《五女拜壽》
鄒士龍(茅威濤)
熱心,可愛
翠雲(何賽飛)
風雪中忍餓受凍為主人乞食, 不是女兒, 比女兒孝順.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

司馬相如(夏賽麗)
樂觀,有才有情, 忠一, 忠心, 為民
卓文君(何賽飛)
愛的就是司馬相如, 不聽父命另嫁郎
有主見, 敢愛就愛的卓文君私奔隨情郞, 保命留情改寫<梁祝>悲劇
樂觀, 對丈夫信任

《玉蜻蜓》
申元宰(王君安)
一子願養三母.知書達理, 孝順

《風雨漁樵》
(好酷的腳本)
劉玉仙(華怡青)
關心他人, 明理, 堅強
(朱買臣潑水後她說的話好酷.)
平常心境平常過,疏疏淡淡對坎坷
弱女不服命, 傷痛自己撫

《盤妻索妻》
劉仁元(郭麗英)
英雄救美, 又成人之美, 將救來的美女做媒給同學, 可見熱心之真純.

《碧玉簪》
李秀英(金采鳳)
再三拒風寇, 對雖然已經成了狀元的丈夫的人性看得透徹
無奈受世俗倫理影響, 最後接寇也是不得已的出路.

《陳三兩》
陳三兩(黃依群)
身在風塵, 心系黎民
住在青樓卻傳教高尚人品

《賣油郎》
賣油郎(畢春芳)

忠厚熱心的賣油郎, 這也是畢春芳舞台形像的化身.

《情灑羅山》
李良臣(錢惠麗)
不羨皇宮千佳麗, 只望得與妻相守一生

《紫玉釵》
崔允明(章瑞虹)
為朋友兩肋插刀,當在所不辭

《追魚》
鯉魚(王文娟)
可愛還須要理由嗎?

《柳永與蟲娘》
蟲娘(王桂萍)
識柳永奇才, 說行行出狀元,勸柳永放棄功名, 把自己的興趣做成事業, 見解大膽.
為琴獻身, 為情獻身, 即便失身真節在, 青樓女原是如此明白人.
晏殊(裘巧芳)
二萬金錢青樓沽笑, 只為成人之美.

發表在 越劇柔情 | 留下評論

絕對的經典–評越劇<五女拜壽>

歲寒方知松柏健
患難相守品德全
壽堂重敘天倫樂
情深和睦笑開顏
絕對的經典--評越劇<五女拜壽>

演出:浙江省小百花越劇團
編劇:顧錫東

看名字我以為這只是一場用來在節目表演的低俗奉承戲,但我錯了,沒想到這戲裡面包容着這麼多的人間甜酸.

越劇<五女拜壽>是絕對的經典.

第一是情節, 故事有起有伏, 有主有支, 有定有變… 以抒情見長的越劇突現出被磨滅了的述事能力.

第二是演員, 雖然沒有哪個餘音繞梁, 但都把角色表現得活靈活現, 有血有肉. 台上哪個可愛,哪個可恨, 哪個看了讓人同情, 哪個看了讓人謾罵, 歷歷在目!
沒有主角, 沒有配色, 是這個劇團,一個整體完成了這個傑作!
絕對的經典--評越劇<五女拜壽>
1984年<五女拜壽>電影版的海報

演員表:
董柯娣飾楊繼康 徐愛武飾楊夫人
周美姣飾元芳(長女) 邵雁飾俞子云(長婿)
吳海麗飾雙桃(次女)陳筱珍飾丁大富(次婿)
何英飾三春(三女) 方雪雯飾鄒應龍(三婿)
應惠珠飾四春(四女)傅江鳳飾陳文新(四婿)
陶慧敏飾五鳳(五女) 江瑤飾陳文華(五婿)
茅威濤飾鄒士龍 何賽飛飾翠雲
王連琴飾陳松年 俞會珍飾陳夫人

發表在 電影評論, 越劇柔情 | 留下評論

想對越劇學生說的心裡話–門外看越劇的派別

1.首先,我是一個新喜歡上越劇的人.我分不清越劇的派別, 但我打心底覺得越劇很美, 我希望它能重新流行起來.
2.我覺得問題的重點是怎樣讓越劇更好聽, 讓更多的人歡迎. 這是最終的目標. 學越劇的最終目標不是學的最像誰, 而是怎樣才能受觀眾的喜愛.不能本未倒置.
3.觀眾是指大眾,特別是現在不喜歡越劇的年青人, 而不是現在已經存在的少數越劇迷. 已經存在的越劇迷本來就不多, 而且他們越來越少. 新學越劇的人不應該只為這些人學越劇, 而應該面向大眾. 如果這些老越劇迷(應該大多是老的吧)說你學的不像誰或誰, 1.對他們不要憐憫,因為他們還有大把老唱片 2.於自己,不用太在意他們的評價, 因為他們會慢慢離去.
4.世上本沒有派別, 但人和人總是不同的, 一個演員唱了幾十年, 自然會形成自己的風格. 這風格和演員生理和人世經歷息息相關. 當崇拜者說她是什麼什麼"派"時, 將心比心, 如果那個老演員, 你或也會飄飄然, 然後你也會放不下這個稱號, 於是或你也會有意無意地讓你的學生為你傳承技術(或更應該說聲譽).但你的生理和人世經歷和她的一定不同,這樣的傳承不自然. 
5.我不是說不能從前輩學習到什麼, 我的意思是重學"道"輕學"術", 而不顰"形".
6.忘記派別, 把派別簡單地看成前人不同的風格, 以聽眾為本, 凡美的我就學, 我就吸收, 當然這"美"是主觀的,而這主觀有對有錯, 於是你不會受天下人都喜歡, 但那個高人能受天下人喜歡呢? 
7.願越劇演員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願有一天老唱片不再流行和值錢!

發表在 越劇柔情 | 留下評論

一個人的舞台–評徐標新等2004年錄的越劇<珍珠塔>

一山一峰不同嶺
一花一草各有心
原天常生好心人
願人常做好事情

一個人的舞台--評徐標新等2004年錄的越劇<珍珠塔>

剛開始出場就不對,馬上上網搜索,果然,徐標新是個男的!!!
這是第一個意外, 漸漸我發現一個更可怕的事–這部越劇是他一個人的戲.
說實話,方夫人雖然操一口地道的上海音,但唱的不錯.
方小姐實在不敢恭維,我似乎永遠不能捉摸她發出的下一個音是什麼調的.
方老爺也是男的, 這回讓我意外的不是他的性別,而是他的功底. 雖然很小心,但為什麼要上台呢?

排除其他演員的全力鋪墊, 我想徐標新也會是一個很優秀的演員. 特別是最後那段道情, 太美了.
但我沒有被說服: 為什麼??? 難道越劇真的要這樣發展嗎?

發表在 越劇柔情 | 留下評論

評越劇<司馬相如與卓文君>

晚上看了浙江小百花越劇團 何賽飛 夏賽麗等演出的越劇<司馬相如與卓文君>,感覺不錯.
評越劇<司馬相如與卓文君>

這幾天接連看了好幾部越劇. 以前看的都是比較早的.
這部唱詞比以前看了幾部老越劇文了許多.
以前幾站給我的感覺唱詞很通俗,很多口語.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更像詩,很多對仗,也更押韻.其中還出現了好幾個我不懂的字,這在之前是沒有看到過的.
但不知道為什麼感覺沒有那麼好"聽".
劇中出了苗塞風情,很有印象.苗塞中還唱當地的民歌,還雜越調,很有趣.
(試想一部講述發生在中國幾個地方的故事,每個不同地域的人物操不同特色唱腔,那該多有趣啊….)
服裝複雜了很多,但我更喜歡樸素.
當中幾個彈唱的插曲很好聽,好像在那聽過.
字幕由以前的手寫改成了電腦宋體字(還帶打字機那樣的效果),使影片失色不少. 好在對白也有字幕, 像我這們對越語苦手的更容易看了.

演員都很到位. 兩個僕人的表演也很出色. 可惜的是文君父親的唱聲和男人差太遠了.
劇情雖然算是曲折,但不怎麼深刻. 這對這部好戲有絕對性的抹殺作用.

發表在 越劇柔情 | 留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