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解佛法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解佛法

佛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从经文上可以看出,佛学的基本问题是除去苦厄。

怎样除去苦厄?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就是成无上正觉。

怎样成无上正觉?
要能照见五蕴皆空。关键点是“空”,和“照”。
五蕴包括 万物和“我”。 要明了万物和“我”都是“空”的,就了成佛,就能除去一切苦厄。

什么是“空”?

我本来以为“空”就是没有;“色即是空”就是说世间之万物都是幻觉假象。
佛说“色即是空”是让众生“放下”,不要执于“物质”。
最近读心经,发现这“空”不是这样简单,这空是所谓的“第一义空”。

什么是第一义空
五蕴皆空, 但五蕴都有假名。 杯子是空,但它又叫“杯子”,它即空“无”,又借“杯子”之名“有”。
即空即假, 非[有]非[无][亦有亦无]就是第一义空。

还是不明白?
“色即是空”,是说物质是“空”的,让人不要执于“物质”。
“空不异色”,是说空和物质一样, 让人也不要执于“空”,为什么说“空”和“色”一样呢? 因为 “空”也是一个假名。 世间本没有“空”这个事物, 只是给这个名字只是为了文字记录方便。
“空即是色”,如果这是佛对空的定义之一,那你会发现佛说得很狡辩。 空是什么呢? 空就是色。 在空就是色的前提下, 说色即是空,怎么会错呢??  A=B, 所以B=A, 因为A和B相同,所以B和A不异。。。
但如果这是真的,这几句倒来倒地,说几遍,不能论证什么,有什么意义呢?
类似的问题,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那他为什么要写“道”?而那他这句算不算“常道”呢?
佛的“空”是不是因为是“常道”而变得“不可道”了呢?

经文中的“无”
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一大堆“无”。这些无的对象是什么呢? 其它这些东西都是佛自己先搬出来的名词(假名),前一有一大堆是用来描述世间的,后面一大堆是用来参悟脱离苦的方法的。
前半部分的“无”用来否认自己和世人对世界世俗的认识, 所半部分“无”用来否认佛教前期宣扬的成佛修行方法。可以说是“照”之后对自己以前思想的自我批判。


最绝的除了“空”,就是“照”了。照是不用“想”而明了的事理。
我想有两层意思,
1是你对这个事理非常了解。随时随地都在你的意识之中。 就如人的条件反射,受光瞳孔自然缩小。
2是你对这个事理深信不已,没有任何怀疑的想法。 或者你根本没想过它会是错误的。
这个很难做到。 如果是婴儿,可以从小说教,让他把一个想法记在头脑最深处, 二是让它不产生一切怀疑的机会。正如上帝在大多说母亲身上做到的“要爱护养育自己的儿女”的想法一样。 大多母亲没有多余的算计就含辛茹苦地把儿女养大。
可要让我现在相信“五蕴皆空”,可能还要找更多的资料想明白什么是“空”先。

今天读完了《赵朴初居士释佛》,对“空”明白多了:
法空性
一切法是因缘和合的现象,没有主宰的本体。=》色空 (我 属于 色 =》 人空 = 我空、无我)
色法没有不变的实性,“当体即空”,所以说色即是空。

龙树 诸法实相论
众木聚生而为林,“林”为假名,无自性
“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1.基于因果律
2.空 = 非有非无,非生非灭, “空不可得”
3.二谛:世俗谛(世间真理,用世俗的眼光看物质)、第一义谛(绝待真理,从本质上看物质)。两谛是二而不二,所以色空不二,真俗不二,即“中道义”。(为人间佛教和出世佛教做理论基础?)

本文最后更新20070204

转载请注明: 转自船长日志, 本文链接地址: http://www.cslog.cn/Content/du_xin_jing/

此条目发表在 我思我在 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我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解佛法》有 5 条评论

  1. ----- 说:

    有大知慧的人,苦修成大正大觉之即成佛之时,就出再次融入到宇宙中同一的元素中,进入到宇宙无量劫寂静不变的状态中….功德圆满

  2. 小修 说:

    本无种种病,何用种种药

  3. 无修之道 说:

    修佛不是单一的入迷于它切要与实际联系,方可无我的境界。

  4. 释明 说:

    除六道外,得道高僧是以什么状态被西方三圣接走的?是以灵魂?是以灵光?还是以其他什么什么?

  5. 释明 说:

    以上答案请发送邮箱:sjmnsws@qq.com 2009-8-30
    释明

发表评论